Saturday, April 26, 2025

挣脱迷惑,归向真光

挣脱迷惑,归向真光

我们在此,一同思想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的话题——偶像崇拜。或许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偶像”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遥远,但我要告诉大家,偶像并非仅仅是庙宇里的神像,它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之中。今天,我希望借着神的话语,并结合我们华人文化的一些思考,来帮助我们辨别这些迷惑,挣脱捆绑,归向那真正的光明。

一、心中的“偶像”:无形的枷锁

我们常常以为,偶像就是那些用木头、石头雕刻而成的神像。但圣经告诉我们,偶像的本质在于它占据了我们心中本应属于神的位置。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马太福音 6:21)什么是我们最看重的?是我们日夜劳碌的金钱财富吗?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权力地位吗?是我们渴望得到的名誉赞赏吗?甚至是我们的家庭、儿女,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才华和成就?

在我们的文化中,追求更好的生活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当这些追求超越了对神的敬畏和依赖,当我们为了抓住这些而牺牲了与神的关系,它们就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无形的枷锁,捆绑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真正地自由。我们为了追求短暂的满足而疲惫奔波,内心却常常感到空虚和不安。

反思: 亲爱的朋友,请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你的心中,什么东西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你是否为了追求它而忽略了那创造宇宙万物、赐予我们生命气息的真神?

二、与真神建立真实的关系:超越物质的连接

我们华人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敬拜祖先,祭拜神明,很多时候也是出于一种寻求庇佑、建立连接的愿望。但我们是否曾认真思考过,这些我们所敬拜的偶像,它们真的能回应我们的呼求吗?它们有生命、有情感、有能力真正地爱我们、引导我们吗?

圣经告诉我们,那位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祂是一位有位格、有情感的父。祂爱我们,甚至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我们而来,为我们牺牲,就是要与我们建立真实、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看得见的物质上,而是建立在信靠祂的话语,回应祂的爱,与祂的心灵相交之上。这是一种超越物质的连接,带来的是真正的平安和永恒的盼望。

反思: 我们是否愿意放下对看得见的偶像的依赖,转而寻求那位看不见却真实存在、深爱我们的创造主?我们是否愿意敞开心扉,与祂建立一份真实、永恒的关系?

三、真智慧与虚假的福分:认清价值的真谛

在我们的文化中,追求福分是人之常情。我们希望生意兴隆,家庭平安,身体健康。我们常常向偶像祈求这些,认为它们能赐予我们福报。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福分是真实的、永恒的吗?还是短暂的、虚幻的?

圣经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 9:10)真正的智慧来自于认识神,真正的福分来自于与神和好。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它们本身并无能力赐予我们真正的福分。它们或许能带来一些表面的、暂时的好处,但最终却无法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真正的福分,是与神同在的平安,是永恒的盼望,是那份在风浪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喜乐。

反思: 我们所追求的福分,是建立在短暂的物质之上,还是那永恒的、属灵的富足?我们是否愿意寻求那真正的智慧,认识那位能赐予我们永恒福分的真神?

四、挣脱历史与文化的捆绑:寻求永恒的真理

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许多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我们尊敬祖先,祭拜神明,这似乎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是否曾思考过,所有的传统都一定是真理吗?历史上,很多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观念,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圣经鼓励我们“总要省察善恶,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罗尼迦前书 5:21-22)。我们尊敬祖先,传承文化是好的,但我们敬拜的对象应该是那位创造生命、掌管万有的独一真神。真正的智慧在于分辨什么是文化习俗,什么是永恒真理,而不是盲目地跟随传统。

反思: 我们是否愿意用永恒的真理来审视我们的文化习俗?我们是否愿意挣脱那些可能将我们引离真神的传统捆绑,寻求那永不改变的真理?

五、纪念祖先与敬拜真神:敬孝道,更要归真道

在我们的文化中,孝道是重要的价值观。我们纪念祖先,表达感恩和怀念。但圣经告诉我们,“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记 20:3)孝敬父母是神的诫命,但敬拜的对象却是独一的真神。

我们可以用合乎信仰的方式来纪念祖先,表达我们的孝心和感恩。但这与将祖先视为神明来膜拜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孝顺,不仅在于我们生前的供养,更在于我们是否将永恒的福音带给我们的家人,让他们也能认识这位独一的真神,得享永恒的福乐。

亲爱的朋友,弟兄姐妹,偶像崇拜的迷惑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也可能伪装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神爱我们,祂渴望我们挣脱一切的捆绑,归向祂那真光。祂邀请我们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祂,与祂建立真实的关系,寻求那真正的智慧和永恒的福分。

今天,我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到神的面前,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偶像”,勇敢地放下那些不能带给我们真正平安和喜乐的事物,转向那位创造我们、爱我们、为我们牺牲的独一真神。愿神的真光照亮我们,引领我们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得享那永恒的生命和丰盛的恩典。阿们!


死亡

 死亡:有限生命中自由选择的祝福,如同父爱

在这里,我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探讨我们常视为终点的“死亡”,并尝试理解它为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祝福,这与神对我们如同父亲般的爱息息相关。

生命的有限:凸显选择的珍贵

我们华人文化常常强调“长寿”,追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命的有限,在传统观念中似乎总是带着一丝遗憾和无奈。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才显得如此珍贵和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是否还会如此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当下?我们会不会因为时间的无限而变得拖延、懈怠,将重要的决定一再推迟?就像取之不尽财富-通膨。

生命的有限性,如同一个清晰的框架,迫使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它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促使我们去爱、去付出、去追求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正是这有限的生命,赋予了我们选择的份量和意义。

神爱的赋予:自由选择的礼物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相信神是爱(约翰一书 4:8)。祂创造了我们,并非像操控的傀儡,而是赋予了我们自由意志——选择爱祂、顺服祂,或者选择背离祂的权利。这份自由选择的礼物,是神对我们如同父亲般的爱的体现。

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不会强迫孩子爱自己,而是希望孩子发自内心地回应这份爱。同样,神也渴望我们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来爱祂、认识祂。

死亡的“祝福”:自由选择的最终印证

那么,看似与生命对立的“死亡”,又如何在自由选择的框架下成为一种“祝福”呢?

 * 选择的真实性得以体现: 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我们今生所做的选择才具有最终的意义。如果我们有无限的时间去“弥补”或“重新开始”,那么我们现在的选择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死亡的必然性,如同一个句号,为我们今生的选择画上了句点,也印证了我们选择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我们是否选择了爱神?我们是否选择了追求永恒的价值?这些选择将在我们生命的终结时显现其最终的意义。

 * 脱离罪的捆绑和痛苦: 正如我们之前所探讨的,自从罪进入世界,痛苦就如影随形。死亡对于那些信靠基督的人来说,意味着脱离这个充满罪恶和痛苦的世界,进入与神同在的永恒安息(启示录 21:4)。这如同一个生病的孩子,终于脱离了病痛的折磨,回到父亲温暖的怀抱。

 * 指向更美的盼望: 死亡并非终结,而是通往永恒生命的门槛。对于信徒而言,死亡是与主相聚的开始,是进入那没有眼泪、没有痛苦的荣耀国度的入口。生命的有限,反过来衬托出那永恒盼望的宝贵和真实。如同一个远行的孩子,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最终回到更美好的家。

如同父爱:给予选择,尊重结果

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会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但也会让孩子承担选择的后果,并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神对我们的爱也是如此。祂赋予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我们的选择,但祂也通过祂的话语和圣灵来引导我们,渴望我们选择那通往永恒生命的道路。

生命的有限和死亡的必然,正是神给予我们自由选择这一礼物的背景。正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选择才显得弥足珍贵,也最终决定了我们永恒的归宿。死亡并非是神残酷的惩罚,而是在祂爱的框架下,对我们自由选择的最终印证和通往永恒的通道。

结语:

或许我们很难将“死亡”视为一种祝福,但当我们从神爱的角度,以及祂赋予我们自由选择的礼物来看时,生命的有限性反而凸显了选择的珍贵和意义。死亡如同一个句号,为我们今生的选择画上句点,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永恒的门。愿我们都能珍惜这有限的生命,做出那指向永恒的、爱的选择,最终回到我们天父温暖的怀抱。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有限和死亡的必然?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我们所拥有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死亡 #生命有限 #自由选择 #神的爱 #父爱 #永恒 #盼望 #信仰 #马来西亚


一次性的献祭,永恒的意义

 从华人文化常识到神的救赎:一次性的献祭,永恒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 Kai,身处在文化多元的马来西亚,我们华人社群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和信仰。在这里,我想尝试从我们熟悉的文化常识出发,探讨人类对痛苦的理解与解决,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最终连接到基督教信仰中神那一次性的献祭及其所带来的永恒意义。

一、华人文化中对痛苦的理解与化解:

在华人文化中,面对痛苦,我们有许多传统的应对方式:

 * 强调和谐与平衡: 我们相信“中庸之道”,认为失衡是痛苦的根源。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甚至风水布局,来寻求身心与环境的和谐,以减轻痛苦。

 * 强调忍耐与奋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相信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战胜痛苦,找到人生的价值。

 * 寻求精神寄托: 许多人会敬拜祖先、神明,祈求庇佑,希望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力量,以应对生活中的苦难。供奉香火、祈求签文,都是寻求精神支持的方式。

 * 强调家庭与社群: 家庭是我们重要的依靠,遇到困难时,亲友的支持能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社群的互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质和精神上的痛苦。

 * “积德行善”的观念: 相信通过做好事,可以积累功德,减轻未来的苦报,甚至为后代带来福祉。这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我救赎。

然而,尽管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缓解痛苦,找到一些生活的意义,但它们是否能彻底根除痛苦的根源,并提供一个超越生死的永恒意义呢?

二、华人文化中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华人文化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也源远流长:

 * 孝道传承: 将生命的意义与家族的延续、香火的传承紧密相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体现了对生命延续的重视。

 * 功名利禄: 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光宗耀祖,被视为实现个人价值,为家族争光的重要途径。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治理国家、造福天下的理想,将个人的生命意义融入到更宏大的社会责任中。

 * 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顺应自然,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这些观念赋予了生命一定的意义,但当面对生老病死这些普遍的痛苦时,它们往往显得有些无力,无法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永恒答案。

三、基督教信仰中的解答:一次性的献祭,永恒的意义

基督教信仰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痛苦和生命的意义。它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之所以充满痛苦,根源在于罪——一种与创造我们的神隔绝的状态。这种隔绝不仅带来了人与神关系的破裂,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

然而,神并没有放弃祂所创造的世界和人类。基于祂对世人的爱,祂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耶稣基督的生命,是完全圣洁、没有罪的。祂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不是因为祂自己的罪,而是为了承担我们所有人的罪的刑罚。

“一次性的献祭”的意义:

这与我们华人文化中“积德行善”的观念有所不同。基督教认为,人类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消除罪的后果,因为罪的本质是与圣洁的神的隔绝,需要一个完全圣洁的生命来作为赎价。耶稣基督的献祭是一次性的,也是完全的。祂的死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为所有相信祂的人带来了罪的赦免,使我们能够重新与神和好。这就像一次彻底的清偿,不再需要我们不断地“积德”来弥补。

永恒的意义:

通过耶稣基督的献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罪的赦免,更重要的是,我们重新与创造我们的神建立了连接。这连接赋予了我们生命全新的意义和永恒的盼望。我们的生命不再仅仅局限于今生的短暂岁月,而是拥有了永恒的价值,因为我们与那位永恒的神建立了关系。

与华人文化和信仰的连接:

虽然基督教的“一次性献祭”与华人传统中通过自身努力或祭拜寻求庇佑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共通的人性需求来理解:

 * 对平安与和谐的渴望: 华人文化追求和谐,而与神和好正是带来真正平安的根源。

 * 对超越死亡的向往: 华人文化重视家族延续,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对生命超越死亡的渴望。基督教信仰则提供了永恒生命的盼望。

 * 对道德与良善的追求: “积德行善”体现了我们对道德的重视。基督教信仰也强调行善,但这善行的根基在于我们与神的关系,是出于对神的爱和感恩。

结论:

我们华人文化有着深厚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然而,面对罪和痛苦的根源,以及对永恒的渴望,基督教信仰通过耶稣基督一次性的献祭,提供了一个超越文化和传统、直达生命本源的答案。这并非否定我们自身的文化,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更永恒的视角,来理解痛苦,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并最终与那位创造我们的神重新连接。

你是否愿意放下原有的框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和解决痛苦的途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华人文化 #生命意义 #痛苦 #基督教 #耶稣基督 #献祭 #救赎 #马来西亚


世界观

 基督徒的世界观:在世盼望,超越苦难,迎接永恒

大家好,我是 Kai,身处在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基督徒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在其中拥有盼望,如何在世却不属世,以及如何在痛苦中找到盼望,最终如何看待人生的终点——死亡。

一、基督徒如何看世界:被爱所创造,却被罪所影响

基督徒相信,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是慈爱和全能的神所创造的(创世记 1-2 章)。祂创造了宇宙万物,赋予其秩序和美丽,并且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赋予我们理性、情感和自由意志。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基督徒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是神爱的彰显。

然而,基督徒也认识到,自从罪进入世界以来(创世记 3 章),这个世界就受到了罪的影响。这导致了自然界的失序、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各种形式的痛苦和死亡。因此,基督徒看待世界是带着一种“既美好又破碎”的视角。我们欣赏神创造的美丽,但我们也正视罪所带来的黑暗和苦难。

二、基督徒如何有盼望:扎根于神永恒的应许

基督徒的盼望不是建立在世俗的成功、财富或权力之上,而是深深扎根于神在耶稣基督里所赐下的应许。这个盼望的核心是:

 * 罪得赦免,与神和好: 通过相信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得以与圣洁的神和好,脱离罪的捆绑和审判(罗马书 5:1)。

 * 圣灵的内住与引导: 相信耶稣的人会领受圣灵,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成为我们随时的帮助、安慰和力量的源泉(约翰福音 14:16-17)。

 * 永恒生命的应许: 基督徒相信,当我们在世的生命结束时,我们将与主同在,享受那永恒的、荣耀的生命,那里没有痛苦、眼泪和死亡(约翰福音 14:2-3;启示录 21:4)。

 * 新天新地的盼望: 基督徒盼望有一天,神将更新整个宇宙,创造一个没有罪恶、痛苦和死亡的新天新地,信靠祂的人将与祂一同在那里享受永远的福乐(启示录 21-22 章)。

这种盼望是超越今生的,是确定的、永恒的,因此能够支撑基督徒在世界的各种挑战中保持积极和乐观。

三、基督徒如何在世却不属世:价值观的差异与顺服

“不属世界”并非指基督徒要与社会完全隔绝,而是指我们的价值观和最终的效忠对象不同(约翰福音 17:14-16)。

 * 价值观的差异: 世界常常追求物质、权力、享乐和短暂的成功,而基督徒的价值观则以神的国度和祂的旨意为中心,追求公义、圣洁、爱和永恒的价值。

 * 效忠的对象: 基督徒承认地上的权柄,也愿意遵守国家的法律,但我们最终的效忠对象是神。当世界的价值观与神的旨意相冲突时,我们选择顺服神(使徒行传 5:29)。

 * 生活方式的体现: 这种不属世界的态度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上,例如在道德伦理上的坚持、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在言语行为上努力活出基督的样式。

基督徒在世界中生活,参与社会,爱邻舍,但我们的心却不被世界的潮流所裹挟,我们的盼望和目标超越这个短暂的世界。

四、基督徒如何在痛苦中有盼望:苦难中的炼净与神的同在

基督徒并非不会经历痛苦,事实上,我们也会面临疾病、失业、人际关系问题等各种各样的苦难。然而,在痛苦中,基督徒的盼望并非是“苦难会立刻消失”,而是:

 * 神的同在与安慰: 我们相信在苦难中,神与我们同在,祂会赐予我们安慰、力量和平安去面对(诗篇 23:4;哥林多后后书 1:3-4)。

 * 苦难的炼净与成长: 基督徒相信,神有时会允许苦难临到我们,是为了炼净我们的生命,塑造我们更像基督,使我们更加成熟和坚韧(罗马书 5:3-5;雅各书 1:2-4)。

 * 永恒盼望的激励: 苦难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的短暂和不完美,促使我们更加渴慕那永恒的、没有痛苦的国度(哥林多后后书 4:16-18)。

因此,基督徒在痛苦中不是绝望,而是带着盼望去忍耐和依靠神,相信神最终会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罗马书 8:28)。

五、基督徒如何看待死亡:通往永恒的门槛

对于不认识神的人来说,死亡往往是恐惧和终结的象征。但对于基督徒来说,死亡却是通往永恒生命的门槛(腓立比书 1:21)。

 * 与主同在: 基督徒相信,当我们在世的生命结束时,我们的灵魂将离开身体,与主耶稣基督同在乐园里,享受安息和喜乐(哥林多后后书 5:8)。

 * 身体的复活: 基督徒盼望在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将要复活,得着荣耀、不朽坏的形体(哥林多前书 15:50-57)。

 * 进入永恒的国度: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进入神永恒国度的开始,在那里我们将与神永远同在,享受那无法言喻的喜乐和荣耀(启示录 21-22 章)。

因此,基督徒并不惧怕死亡,而是以一种平静和盼望的态度来面对它,因为它意味着与我们所爱的主相聚,进入那更美好的永恒。

结语:

基督徒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对创造、救赎和永恒盼望的信仰之上的。我们认识到世界的破碎,但我们的盼望却扎根于神永恒的应许。我们在世界中生活,却不被世界的价值观所左右。在痛苦中,我们依靠神的同在,并盼望那永恒的荣耀。面对死亡,我们将其视为通往永生的门槛。愿这份从神而来的盼望,也能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你对基督徒的这种世界观有什么样的看法?你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盼望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基督徒 #世界观 #盼望 #在世不属世 #苦难 #死亡 #永生 #信仰 #马来西亚


罪的降临:从多个角落侵蚀世界,以及人类在痛苦中的探索与神的救赎计划

 罪的降临:从多个角落侵蚀世界,以及人类在痛苦中的探索与神的救赎计划

大家好,我是 Kai。在之前的探讨中,我们回顾了神创造的起初美好,以及罪的侵入如何打破了这份和谐。在这里,我想更深入地探讨罪是如何从多个“角落”侵蚀这个世界,人类在面对痛苦时的探索与挣扎,以及神那最终使世界归回正道的宏大计划。

罪的多个“角落”:并非单一的入侵

罪的降临并非如同单一的病毒感染,而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落”开始侵蚀人类和神所创造的世界:

 * 骄傲与悖逆的角落(The Corner of Pride and Rebellion): 魔鬼的诱惑,其核心在于煽动人类的骄傲——“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 3:5)。这种渴望僭越神的主权,想要自己定义善恶,是罪的根源。它挑战了神作为创造者和统治者的地位,开启了人类自我中心、不顺服的开端。

 * 欲望与贪婪的角落(The Corner of Lust and Greed): 当夏娃“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又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创世记 3:6),欲望和贪婪开始滋生。这不仅仅是对禁果的渴望,更是对神所禁止之物的觊觎,一种想要“更多”的冲动,即使那并非神所允许的。

 * 不信与怀疑的角落(The Corner of Unbelief and Doubt): 魔鬼通过质疑神的话语:“神岂是真说…?”(创世记 3:1),在人类心中播下了不信和怀疑的种子。这种对神的不信任,动摇了人类与神之间关系的根基,为顺从魔鬼的谎言敞开了大门。

 * 关系破裂的角落(The Corner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罪的后果之一是人与神关系的破裂,亚当和夏娃躲避神。紧随其后的是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亚当将责任推卸给夏娃(创世记 3:12)。罪不仅使人与神隔绝,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类在痛苦中的探索:寻找解答与出路

自从罪进入世界,痛苦就如影随形。人类面对疾病、死亡、自然灾害、人际冲突等等各种形式的痛苦,从未停止过探索、想要了解、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

 * 哲学与宗教的探索: 各个文化和文明都发展出自己的哲学和宗教体系,试图解释痛苦的根源、生命的意义以及超越痛苦的途径。从佛教的轮回解脱,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各种泛灵信仰,都反映了人类对苦难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科学与医学的进步: 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进步,在减轻人类的身体痛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研发药物,进行手术,探索疾病的根源,努力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 社会制度与伦理道德的构建: 人类尝试建立各种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体系,希望通过规范行为、维护公平正义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痛苦。

 * 艺术与文学的表达: 艺术、文学、音乐等形式,也成为人类表达对痛苦的感受、寻求慰藉、传递希望的重要载体。

然而,尽管人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痛苦却始终无法被彻底根除。战争、贫困、疾病、死亡,依然困扰着我们。这似乎在暗示,人类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在面对罪和其带来的深层痛苦时,存在着根本的局限性。

神的计划:救赎与恢复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相信神并没有对人类的痛苦视而不见。从罪进入世界的那一刻起,神的救赎计划就开始启动。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的降生、死亡和复活。

 * 道成肉身,与人同受苦难: 耶稣基督作为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来到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亲身体验了人类的艰辛和苦难。

 * 为罪牺牲,带来赦免: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人类的罪付出了完全的代价,祂的死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为我们带来了罪的赦免和与神和好的机会。

 * 战胜死亡,带来永恒的盼望: 耶稣的复活证明了祂胜过了罪和死亡的权势,为所有信靠祂的人带来了永恒生命的盼望。

神的计划不仅仅是赦免个人的罪,更是要最终恢复祂起初创造的美好。圣经预言了一个新天新地的到来,在那里,“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先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 21:4)。

归回正道:个人与群体的回应

神的计划需要人类的回应。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 认识到罪的真实和其带来的破坏: 承认我们自身也受到罪的影响,并为之悔改。

 * 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 相信祂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接受祂成为我们生命的主。

 * 依靠圣灵的能力,活出新的生命: 努力脱离罪的捆绑,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在爱、公义和和平中与人相处。

 * 参与神的国度: 将福音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神,加入到这个恢复的计划中。

结语:

罪从多个角落侵蚀了这个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痛苦。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探索,试图寻找解决痛苦的答案,但自身的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神并没有放弃我们,祂的救赎计划通过耶稣基督展开,为我们带来了赦免、盼望和最终的恢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回应神的爱,认识罪的真相,接受救赎,并努力活出新的生命,与神一同参与到这个使世界归回正道的宏大计划中。

你认为在面对世界的痛苦时,人类最大的希望在哪里?你如何看待神在其中的角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罪的起源 #人类的痛苦 #神的救赎 #耶稣基督 #盼望 #信仰 #马来西亚


从起初的美好,到罪的侵蚀

 认识生命的意义:从起初的美好,到罪的侵蚀

大家好,我是 Kai。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内心深处的渴望、对真正价值的追寻,以及那位高明的欺骗大师——魔鬼。在这里,我想将我们的目光转向一个更加宏大和深刻的主题:生命的意义。而要真正认识生命的意义,或许我们需要回到一切的开端,认识那位创造生命、赋予万物美好秩序的创造神。

起初的美好:神所创造的世界

在许多信仰体系中,都记载着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在我所信仰的基督教中,圣经的开篇就描绘了一个由神所创造的美好世界。祂创造了光暗、天地、海洋和陆地,祂创造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创世记 1:26-27)。若不如此叙述,当时人们何能看懂。

这个起初的世界是和谐、完美的。神看着祂所创造的一切,都称之为“好”(创世记 1:31)。人类被赋予管理这片土地的责任,与神有着亲密的关系,享受着祂所赐予的一切美好。那时,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一切都充满了和平与喜乐。

生命的意义:与创造者的连接

在这个起初的美好中,生命的意义是清晰的:与创造我们的神连接,享受祂的爱和同在,并按照祂的心意管理祂所创造的世界。人类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可以与神建立爱的关系,也可以选择背离。

罪的侵入:美好的秩序被打破

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探讨的,那位欺骗大师——魔鬼,利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诱惑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的命令(创世记 3:1-7)。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带来了巨大的后果——罪进入了世界。

罪的本质是与神的隔绝,是对神权柄的悖逆。它的到来,如同病毒入侵健康的身体,彻底打破了起初美好的秩序。当“真”变得“不一定真”,“假” 变得“不那么假” 时。还记得小时候听的故事,一个天使只说真话,一个魔鬼只说假话,只要问一个问题马上就能分辨真假,但现实并非如此。因此!

 * 人与神的关系破裂: 亚当和夏娃因羞愧而躲避神。

 * 人与人的关系紧张: 出现了猜忌、指责和冲突。

 * 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 土地不再轻易出产食物,人类需要辛勤劳作才能生存。

 * 死亡的阴影降临: 生命不再是永恒的,肉体的死亡成为了必然的结局。

魔鬼的影响:持续的破坏和欺骗

自从罪进入世界以来,魔鬼的影响就从未停止。它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欺骗人类,使我们远离神,活在罪的权势之下。它扭曲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认知,让我们将短暂的物质和虚假的满足当作人生的目标,而忽略了与创造者连接的真正价值。

我们所处的世界:美好与痛苦并存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依然可以看到神创造的美好——壮丽的自然风光、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但同时,我们也无法否认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疾病、冲突和死亡。这正是罪和魔鬼影响下的结果。

认识生命的意义:超越罪的捆绑

然而,即使在罪的影响下,神对人类的爱和旨意从未改变。祂并没有放弃祂所创造的世界和人类。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相信神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通过祂的死亡和复活,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重新与神和好的道路。

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意味着认识这位创造我们的神,认识祂对我们的爱和旨意。这包括:

 * 承认我们的有限和罪性: 认识到我们自身无法完全摆脱罪的影响,需要神的恩典和赦免。

 * 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 接受耶稣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通过祂与神重新建立连接。

 * 活出神的心意: 学习神的话语,明白祂对我们生命的计划,并努力活出合祂心意的生活。

 * 与他人分享这份爱和盼望: 将这份认识生命的意义的喜悦分享给周围的人。

生命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或拥有的物质,而在于我们与创造我们的神之间的关系。从起初的美好,到罪的侵蚀,再到神通过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救赎,这是一条认识生命真谛的道路。我邀请各位朋友,敞开心扉,去认识这位创造宇宙万物和我们生命的神,去体验祂的爱和恩典,找到那份超越罪的捆绑、永恒的生命意义。

你是否曾思考过生命的意义?你认为在充满美好和痛苦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方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生命意义 #创造神 #罪 #魔鬼 #救赎 #信仰 #马来西亚


欺骗大师

 魔鬼:那位高明的欺骗大师

大家好,我是 Kai。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内心深处的渴望以及对真正价值的追寻。在这里,我想更深入地聊聊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影响力——那就是被称为“魔鬼”或“撒旦”的灵性存在,以及它作为一位“欺骗大师”的狡猾手段。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魔鬼”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代表着我们内心的阴暗面。但在许多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中,包括我所信仰的基督教,魔鬼被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具有智慧和能力的灵体,它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欺骗。

欺骗的艺术:从细微处着手

魔鬼的欺骗往往不是以狰狞的面目出现,而是像一个高明的艺术家,擅长伪装和误导。它深谙人性的弱点,知道我们渴望什么,害怕什么,以及我们思维的盲点。它的欺骗往往从我们意识不到的细微之处开始,一点点地动摇我们的认知,最终将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

回想一下伊甸园的故事。魔鬼并没有直接否认上帝的话语,而是通过微妙的质疑和诱导:“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创世记 3:1)。它利用了夏娃的好奇心和对“变得像神一样”的渴望,扭曲了上帝的旨意,最终导致了人类的堕落。

魔鬼的常见欺骗手段:

 * 扭曲真理: 魔鬼不会完全说谎,它往往会掺杂一些事实,然后巧妙地扭曲关键的部分,让人信以为真。就像在真理中掺入毒药,让人难以察觉。

 * 伪装光明: 圣经说,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后书 11:14)。它不会总是以邪恶的形象出现,有时甚至会伪装成带来帮助和指引的使者,让人放松警惕。

 * 利用欲望: 魔鬼深知我们内心的欲望和弱点,它会利用这些来引诱我们偏离正道。无论是对物质的贪婪、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肉体的情欲,都可能成为它欺骗的工具。

 * 制造怀疑: 魔鬼擅长在我们心中播撒怀疑的种子,让我们质疑我们所相信的、所坚持的。它会让我们怀疑良善的动机,质疑真理的可靠性,甚至质疑我们自身的价值。

 * 转移焦点: 魔鬼会试图将我们的注意力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转移开,让我们沉迷于无关紧要的琐事,或者将我们的精力消耗在无意义的争斗上。

 * 情感操控: 魔鬼也善于利用我们的情感,比如恐惧、愤怒、骄傲、嫉妒等等,来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在我们的文化中:

在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格外警惕魔鬼可能利用我们文化习俗中的某些方面进行欺骗。例如,一些看似是为了寻求平安和祝福的传统做法,如果其背后涉及对非真神的敬拜,就可能成为魔鬼影响我们的渠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偏离真理。

如何识破欺骗?

识破魔鬼的欺骗并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

 * 保持警醒: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要用心分辨。

 * 寻求真理: 了解真正的真理是我们抵挡谎言的最佳武器。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思考。

 * 依靠智慧: 祈求智慧,分辨是非,看清事物的本质。

 * 彼此提醒: 与信任的朋友和家人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担忧,互相提醒和鼓励。

魔鬼是一位高明的欺骗大师,它的目标是迷惑我们,使我们远离真理,最终走向沉沦。但我们并非毫无抵抗之力。通过认识它的手段,保持警醒,寻求真理,依靠智慧,我们就能识破它的伪装,挣脱它的掌控,活出真实和有价值的人生。

你是否曾经感受到某种难以言说的疑惑或诱惑?你又是如何应对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魔鬼 #欺骗 #灵性争战 #警醒 #真理 #智慧 #马来西亚


Why Hospital Complaints on GL Denials are an Unjustified Commercial Battle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The debate surrounding the " Deny, Delay, Revoke " practices of Malaysian health insurers has correc...